煤和二氧化碳协同转化的高效灵活半闭式发电系统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3 放大 缩小

邀请课题组:汪凤翔课题组陈龙祥团队

讲座时间:2024年12月15日(星期日)下午15:00-18:00

讲座地点:1号科研楼906

参加人员:科研人员、研究生  

主讲人:许诚

主持人:李诗铸

 

报告简介:传统煤的空气燃烧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烟气热能,能量品位损失大,通过间接换热加热做功工质,传热过程不可逆损失大。项目采用煤气化及合成气高压纯氧燃烧直接加热工质的技术路线,创新性地提出煤和CO2协同转化的半闭式发电系统,打破传统过程换热温差及工质加热温度的限制,采用CO2作为气化剂和内部循环工质,提高气化反应过程品位,降低气化过程不可逆损失,并通过燃烧直接加热获得了高参数循环工质,实现了煤和CO2协同转化与煤的化学能梯级利用。在热源侧,开展协同转化机理及循环构建方法研究,探明CO2环境下煤气化转化及富CO合成气燃烧的动力学特性,揭示协同转化过程不可逆损失降低机制。在循环侧,探究半闭式发电系统热源与循环间的耦合匹配方法,构建煤和CO2协同转化的半闭式发电系统基本构型,开展流程与参数协同优化。项目还将研究系统的变负荷方法,探明部分负荷下关键设备的效率损失机制及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各部件间瞬态过程参数变化的相互影响,提出主动调控系统内物质流和能量流传递路径和传递时间的运行调控策略。

 

报告人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新型高效低碳发电循环”任务负责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工程热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电科院期刊中心青年专家团委员,核心期刊《洁净煤技术》青年编委。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检索论文50余篇,论文总引用2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先进发电系统节能理论”被国际能源署际(IEA)能源清洁利用报告专题收录。获202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富氧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入围首届腾讯集团在前沿低碳技术领域支持的“碳寻计划”Top 30研究团队项目。